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目的: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对181例,年龄小于45岁,同时确诊心肌梗死(符合2007年ESC 共识心肌梗死诊断新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入选本研究。入选对象共181人,其中有157人,完成了2年随访,随访率为86.74%。对所有患者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部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随访采用门诊、电话随访或住院随访诊治的形式,随访1年、2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随访终止于进入调查后的2年。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访2年后,所有患者SBP、DBP、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较随访前明显降低;但SBP、DBP、腰围(120.55±16.43)、甘油三酯(1.71±0.38)等指标,总体上未达标;在完成随访的157人,吸烟人数较前明显下降,但仍有89人仍在吸烟。结论: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达标。因此临床上需继续通过宣教、随访的形式进行干预。把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水平内,从而防止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心肌梗死、随访干预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4-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