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中孔子形象的流变——由小说《麒麟》中的“子见南子”说起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小说《麒麟》中,借“子见南子”的故事塑造了邪恶美丽的强者——南子,相形之下孔子的形象显得悲壮无力.在中岛敦的小说《弟子》中,子路虽然崇敬孔子,但对儒家的礼乐道德不能释然.在日本近代文学涉及孔子的这些文本中,对于儒学及其鼻祖孔子并非是单一的崇拜或者批判,而是将孔子作为一个“凡人”来表象,力图呈现出一个“亲民”的孔子形象.与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对儒教与孔子的彻底批判不同,日本近世以来,儒学虽然不断受到批评,但是从未有过要彻底否定儒学的社会风气,而《教育勃语》对“忠君爱国”等儒教道德的推崇,使之甚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一环,更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达到极致.
孔子、子见南子、《麒麟》、《弟子》、《竹青》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本大正时期文学的中国叙述”批准号19FWWB009
202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