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小说的音乐性:论《饥饿间奏曲》的《波莱罗》情结
音乐性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小说的重要特征.他的小说里不仅有大量的音乐舞蹈场景,并且在词汇、句法、叙事结构等方面也深受音乐的影响.在2008年出版的小说《饥饿间奏曲》中,勒·克莱齐奥再度对音乐性进行创新,首次将一首完整的乐曲——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于1928年创作的《波莱罗》融进小说.在小说中,作者不仅多次提及这首管弦乐曲并加以长篇描述,还借鉴了《波莱罗》独一无二的曲式特色:重复的旋律和渐强的音量,将其巧妙地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波莱罗》绵长并渐渐升腾的乐感.本文旨在分析勒·克莱齐奥在《饥饿间奏曲》中对《波莱罗》的引用和借鉴,并讨论作者选择这首乐曲的原因和意义.
勒·克莱齐奥、音乐性、《饥饿间奏曲》、《波莱罗》
I106
2014-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