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西方文学汉译研究的扛鼎之作——评李奭学著《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
明清间以天主教传教士为主要介质而展开的中西文化交流,在最近的20余年时间里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探讨的触角日益繁密而深广,人们发现,早在三个多世纪以前,传教士在引入天主教义的同时,也把西方的天文、数学、机械、水利、地理、医学、生理以及哲学、逻辑、伦理、文学、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知识类别全都带到了华夏帝国,其中,西洋火炮改变了明清之际国运鼎革的走向,①而翻译的西方天文学则以"崇祯历书"之名融入了中国百姓的寻常日用;不仅如此,借助新发掘的材料我们还知道,号称闭关锁国的有清一代,其实直至乾隆晚期仍然对西方存有较深的了解,即使在最封闭的嘉庆中期(宫廷及钦天监的耶稣会士此时被驱逐殆尽),中西间的商贸往来也未全然断绝.
I106
2013-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