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译文》溯源——从茅盾的《译文·发刊词》说起
1930年代鲁迅主编的<译文>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1950年代茅盾主编的<译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间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作为这两份杂志创立和编排的重要参与者,茅盾在为50年代<译文>写的<发刊词>中不仅介绍了30年代<译文>的创刊背景和方针,也指出新<译文>要”纪念鲁迅先生当年艰苦创办的”译文”并继承其精神”,但显然又与鲁迅写于30年代的<译文·前记>所介绍的办刊方针背道而驰.茅盾为何要在<发刊词>中以三分之一篇章提及老<译文>?他是如何为新<译文>追溯起源的?要”继承”的究竞是老<译文>怎样的”精神”?如何解决两位主编在办刊方针上的”矛盾”之处?本文将通过具体史料,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并联系茅盾和鲁迅的翻译观念和实践,探寻茅盾为<译文>的溯源方式.
《译文》、起源、茅盾、鲁迅、苏联文学
I106
2010-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