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6101.2002.01.015
接受美学、意象主义与韵味说
@@ 接受理论从"文学史悖论"这个美学难题入手,从观赏者的接受角度来沟通美学和历史这两极,全面辩证地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取代了一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文艺理论和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化倾向.伊瑟尔继承了现象学家英加登(Roman Ingarden)的理论中关于文学作品的未定点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填充和具体化的思想,将解释新批评和叙事理论作为切入点,开启了接受理论的研究之门;尧斯则受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mer)关于"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和"成见"(pre-intentions)等理论的影响,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待文学的接受问题,即各个时代的读者以怎样的期待水平去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意象主义、文学作品、接受理论、意识形态领域、文学史、政治化倾向、美学和历史、叙事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艺术、统治地位、接受问题、接受角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英加登、伊瑟尔、新批评、现象学
I20;I10
2007-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