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401/j.cnki.1007-3639.2023.08.007

循环肿瘤DNA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引用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寻找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携带肿瘤相关的特异性基因特征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ctDNA具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利用微创获取的血液样本捕获肿瘤基因组图谱、克服肿瘤异质性并动态监测治疗反应、预测复发风险.在早期诊断方面,研究者将外周血ctDNA突变与蛋白质标志物相结合研发出名为CancerSEEK的检测方法,在胃癌、食管癌及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超过69%.另一项研究则利用153个游离DNA甲基化位点进行联合检测,对Ⅰ、Ⅱ、Ⅲ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4%、59%和78%,特异度为92%.在指导治疗方面,ctDNA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的胃癌患者.此外,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ctDNA检测能够对微卫星状态、肿瘤突变负荷和EB病毒相关胃癌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而特定基因如TGFBR2、RHOA和PREX2突变则提示免疫治疗效果不佳.对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ctDNA拷贝数不稳定性、拷贝数变异和突变等位基因频率负荷的动态变化与疗效显著相关,动态监测有利于在出现影像学改变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预测复发和预后方面,已有研究发现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可能是局部晚期癌症患者成功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这在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的随访复查中得到证实.利用ctDNA检测胃癌术后MRD表明,在随访过程中任何时间节点的ctDNA阳性都与复发风险增加相关,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也较短,与影像学复发相比其中位提前时间为4.5~6.0个月.此外,ctDNA检测中的TP53突变、MET扩增、THBS1与TIMP-3甲基化和肿瘤进展或腹膜转移相关,预后同样较差.尽管ctDNA作为一种微创肿瘤筛查和监测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在胃癌的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本文就ctDNA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胃恶性肿瘤、ctDNA、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

33

R735.2(肿瘤学)

202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82-78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癌症杂志

1007-3639

31-1727/R

33

2023,33(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