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50/j.1671-2870.2017.04.003
生物标志物在肾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常由缺血或肾毒性药物等因素所致,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肾功能的急速下降.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将AKI定义为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在7d内增加到基线的1.5倍及以上或在2d内SCr增加≥26 μmol/L,或6h的尿量少于0.5 mL/(kg· h)[1].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 330万例发生AKI的患者,其中有170万例患者的死亡与AKI有关[2].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渐增加[3],同时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4].之前一直认为,经历AKI幸存的患者其肾功能可完全恢复.但现在认为,发生AKI是患者未来发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和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5-8].一项临床荟萃分析显示,在经历AKI阶段后,每100患者一年的CKD和ESRD的发生例次分别为7.8和4.9[9].有临床研究表明,24.0%~61.6%的AKI患者在出院后10年里会发展为CKD 3~5期[10].目前关于AKI导致患者未来发生CKD或ESRD的机制尚不明确,但AKI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缺失,从而进一步促进慢性缺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CKD的发生、发展[11-13].
生物标志物、肾脏损伤、诊断
16
R446.11+2;R446.12+2(诊断学)
201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5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