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50/j.1671-2870.2016.06.017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大多数MM患者年龄大于40岁,且至今该疾病仍难以治愈。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在 MM 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由MM治疗引起的PN发生率为37%~83%。很长一段时间,MM 导致的PN 被认为是继发于浆细胞疾病本身,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医源性PN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治疗MM 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常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近年研究表明其临床疗效维持不佳,而以新型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主的新型治疗方案,使MM的总生存期获得了明显提升[1]。然而这些新型药物(主要包括长春新碱、顺铂及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沙利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PN,或者加重本身具有神经损害的MM患者的PN,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对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MM时引起PN的发病机制、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建议作一综述。
周围神经病变、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
15
R733(肿瘤学)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AY23042;嘉兴市重点学科04-Z-13
2017-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