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50/j.1671-2870.2016.06.005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进展性骨髓衰竭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转化的高风险性[1-2]。 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65%[3],且有14%~30%的患者直接死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4]。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并发症是M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MDS转化为AML的患者。同时,血小板减少也是MDS患者生存的负性预后调控因子[5],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情况越严重,越易向AML转化[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血小板减少
15
R551.3(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72、81400088;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4JCYB-JC27200、09JCYBJC11200;天津市抗癌重大专项攻关计划12ZCDZSY17900
2017-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