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50/j.1671-2870.2016.06.003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常见的髓系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预后异质性很大,因此逐渐形成了基于不同预后风险组的分层治疗,而对于MDS预后风险的评估,目前很大部分是基于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的。临床发现,大部分MDS患者核型由于缺乏特征性结构改变和易位而显示正常,但实际上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检测到其存在如 SF3B1、DNMT3A、U2AF1/2、ASXL1、TP53等基因突变,这部分患者在进一步识别后可归类到不同的预后风险组,并指导相应的临床治疗。最新的2016版WHO淋巴和造血组织恶性肿瘤分类[1]及2015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治疗指南中,均更加注重基因检测特征而非仅依据染色体水平。如新版WHO分类中,分子遗传学水平检测得的重现性SF3B1突变,其与MDS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亚型密切相关,改变了该亚型传统的诊断标准,将骨髓涂片环形铁粒幼细胞≥15%的传统诊断阈值标准降至5%,并确立了其良好预后的提示价值[2]。近年来,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已被逐渐运用于临床 MDS 基因的检测中。本文将就该技术在MDS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二代测序、分子监测
15
R551.3(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2017-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5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