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50/j.1671-2870.2015.05.018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位于心肌表面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其在胚胎时期由棕色脂肪进化而来。与其他脂肪库相比,EAT细胞体积小,蛋白质含量高,葡萄糖利用率低,质量不易减轻,其中游离脂肪酸合成和分解的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脂肪库,可在高能需求时提供能量,但与脂肪代谢相关的一些关键酶则表达较低,对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冠脉)其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1]。因没有肌肉筋膜分开EAT和心肌,故两者拥有共同的微循环[1-2]。EAT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局部调节冠脉收缩,而在病理状态下则表现为促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EAT和心周脂肪组织的定义常被混淆[3],两者在解剖上有着不同的定位,心周脂肪组织包括EAT和心旁脂肪组织(paracardiac adipose tis-sue,PAT)。心旁脂肪是位于心包最外层表面的脂肪组织,起源于胸廓内的间质,由内乳动脉分支供血。在用软件半自动测量EAT体积时,往往对心包的识别不够准确,会包括一些PAT,需手动进行调整。
心外膜脂肪、冠心病、钙化积分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