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150/j.1671-2870.2015.05.005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引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出现900万例新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且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不断传播,新发病例数达48万例,共有15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1]。作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严重,而正确诊断和治疗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潜伏性结核感染)则能有效降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例数,是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潜伏性结核感染者通常无临床症状,不具有传染性,其诊断需先排除临床活动性结核病[2]。早在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了QuantiFER-ON-TB(QFT)法作为第一代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干扰素γ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IGRAs)。该方法是采用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uberculin,PPD)作为刺激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含量,从而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作出诊断。 QFT 法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则都使用了相同的抗原成分,即PPD,因此不能鉴别潜伏性结核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PPD抗原体外刺激的IFN-γ释放反应同时也受结核菌接触程度和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在普遍接种卡介苗的国家和地区造成非常高的假阳性率。因此,以PPD为基础的QFT法很快被淘汰,新的IGRAs应运而生,即依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活化 T细胞,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CFP-10)刺激后分泌IFN-γ而设计的IGRAs法。学者Andersen 于1993年首先发现了 ESAT-6和 CFP-10,其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RD1区编码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只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在卡介苗菌株和大部分环境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除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和苏尔加分枝杆菌外)中缺乏。当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混合抗原A (ESAT-6部分多肽片段)、混合抗原B(CFP-10部分多肽片段)、抗原TB7.7及阳性对照植物血凝素共同培养时,如存在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效应T细胞,则加入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混合抗原多肽将刺激这些效应T细胞分泌IFN-γ。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检测分泌的IFN-γ水平或计数能够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从而可推测体内是否存在对结核分枝杆菌反应的效应T细胞,进而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进行诊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结核病、应用

R521(结核病)

2015-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12-4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1671-2870

31-1876/R

201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