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探头超声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价值
目的:通过小探头超声(MPS)检查,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前后肠壁层次的变化,并初步评估MPS在判断UC活动度及预测缓解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UC的患者40例,确诊后即予口服巴柳氮钠8周(6.75 g/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学改变、MPS检查(Fujinon SP702,15 MHz)和组织学检查结果.MPS观察指标为全肠壁厚度、各层次间分界、黏膜下层厚度、黏膜下层中扩张血管数和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数.结果:共36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组织学证实达缓解者26例(72.2%),症状缓解者31例(86.1%).MPS检查亦有明显好转,黏膜下层厚度在活动期较缓解期厚[(2.96±0.731 mnl比(2.12±0.35)mm,P<0.011,并伴黏膜层.黏膜下层、黏膜下层-肌层分界不清,但缓解期全肠壁厚度与活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0.64)mm 比(3.62±0.61)mm,P=0.15].部分活动期患者可检出肿大淋巴结(20%),病情缓解后仍不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病理性扩张血管.结论:MPS有助于观察肠壁层次结构的变化,对判断UC患者的缓解及预后有一定实用价值.
小探头超声内镜、溃疡性结肠炎、诊断
7
R445.1(诊断学)
2009-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