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h为心肌缺血模型组(n=14),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4),分别用在自然光下拍摄观察和活体荧光成像的方法,记录大鼠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袁出现蓝染的部位,并检测痛阈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多分布在左侧胸前区、背部、肩部、上肢尺侧部;右侧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压痛点出现在穴位上、穴位附近和穴位以外.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心脏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 1~T 5)神经支配皮节区域发生规律性的牵涉性的“敏化”反应,这些敏感度改变的部位与“穴位”形成有关.
心绞痛、牵涉痛、穴位敏化、机械痛阈
43
R245.2(中医临床学)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ZZD 16001、ZZ 1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4075、81674085
2018-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7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