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0 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 h、1 d、3 d、7 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1 h、1 d、3 d、7 d和21 d后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活性反应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在1 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7、21 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尤其是在7 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在各时段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缺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下调胶质细胞内GFAP的过度表达.电针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
脑缺血、电针、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34
R245.9~+7(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42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31
2010-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