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0607.2001.01.018

2000年度经络研究进展

引用
本文综述了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2000年度的工作进展.过去的一年中,经络研究在循经感传的中枢及外周机制、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理、经脉循行路线的理化特性等方面围绕各自提出的假说做了大量工作.结果表明:①针刺引起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等信息可沿着肌肉的长轴双向跨神经节段传递,Aδ和C类神经纤维介导此传递过程,并受交感活动的影响;支配穴位区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有严格的上下空间对应关系;针刺穴位可引起大脑皮层体觉区及运动区磁共振反应,促使皮层功能活动的同步化.②心包经、心经和心脏在脊神经节和脊髓背角有特异性会聚,在脊髓内由颈部背角到胸部的侧角等可通过交感节前神经元与心脏联系;脊神经节及脊髓内的CGRP等神经肽、阿片肽受体以及外周血液中单胺类递质等均参与其联系过程.针刺胃经经穴可特异性地调节胃肠功能活动,外周血液、胃内及延脑极后区内胃肠肽的水平;胸部脊髓背角是胃经穴位电针和胃扩张信息汇聚和整和的部位.③沿经脉循行线特异性出现的高温带或低温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或病理现象,高温带的产生与该处组织能量代谢的旺盛、皮肤微循环的增强有关.针刺胃经穴位时在其循行线上和胃内出现含蛋白质的液晶颗粒;经脉循行线具有低流阻特点,组织液的定向流动受动脉压、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对国内外古代和现代经络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经络研究、循经感传、经脉-脏腑相关、经脉线理化特性、经络文献

26

R224(中医基础理论)

2004-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2-7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针刺研究

1000-0607

11-2274/R

26

2001,26(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