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6820.2003.04.007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治理指南
@@ 20世纪 80年代新疆和内蒙古哈密瓜开始发生细菌性果斑病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 1992(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 )].已经证明哈密瓜种子带果斑病病菌,并通过雨水等传播.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病菌侵染瓜条,使瓜条失去商品价值.一般生产田发病率 45%~ 100%.该病在新疆和内蒙古发生为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有上升趋势,对我国的哈密瓜及其他葫芦科作物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限制和阻碍哈密瓜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本病属于新病害,鲜有详细的相关报告.因此,根据国外的资料和我们的研究提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治理指南,供参考.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治理、Hami melon、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类产碱假单胞菌、内蒙古、葫芦科作物、一般生产、新疆、商品价值、经济损失、发生为害、病菌侵染、种子带、新病害、发病率、资料、证明、障碍
23
S436.429(病虫害及其防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博士基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