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试论新世纪文学中的"青春消失"现象

引用
在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中,青年主人公的消极认同日趋严重(比如"失败青年"大规模出现);对外部世界的兴趣日渐淡漠,在丧失介入性的同时退居"宅男""宅女"状态;青年的文学形象逐渐告别以"新青年""新人"为代表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青年形象的主流面貌;在文本形式上,以"天真-迷惘-考验-成熟"为叙事结构的经典成长小说越来越无法自圆其说,成长历程不再意味着主体的成熟,而是青春激情的破灭和耗散.我将上述现象描述为新世纪文学中的"青春消失".这并不是指一代人的消失,年龄构成与世代传承并未中断;而是指文学中的青春想象和青年形象趋于保守,丧失了创造性、能动性和批判性.再将视线转向文学外部,主流媒体批评当下青年人"暮气沉沉";"丧""吊丝""卢瑟""躺平""佛系青年"等交替出场的流行语,成为青年人自我指认的符号;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一再以"残酷物语"来演绎"没有青春的青春" ……这些社会现实与文化现象也在佐证"青春消失".

新世纪文学

I206.7;I0;G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ZW096

2023-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6-2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96-7977

32-1891/I

202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