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灰色生存图景的艺术呈示——关于吕新长篇小说《下弦月》
我们注意到,在谈到小说结构问题时,王安忆曾经特别强调:"当我们提到结构的时候,通常想到的是充满奇思异想的现代小说,那种暗喻和象征的特定安置,隐蔽意义的显身术,时间空间的重新排列.在此,结构确实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就像一个机关,倘若打不开它,便对全篇无从了解,陷于茫然.文字是谜面,结构是破译的密码,故事是谜底."①尤其面对一部篇幅巨大的长篇小说,结构问题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对于作品思想题旨的理解与把握.《下弦月》的引人注目,即首先与吕新对一种复调性三重艺术结构的精心营造紧密相关.第一重艺术结构,集中体现在章节的设定上.整部小说,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第一章一直到第九章,这一部分的叙述视野主要聚焦于林烈与徐怀玉他们这个家庭.另一部分,则是由穿插于九章之间的三部分"供销社岁月"组成.如果说一至九章是第一条结构线索,那么,三部分"供销社岁月"就是另外一条结构线索.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这两条结构线索的组构结合方式.每隔三章即穿插一节"供销社岁月"不说,而且每一章也均由三节内容组成.
生存图景、艺术结构、长篇小说、结构线索、供销社、结构问题、内容组成、理解与把握、作品思想、时间空间、奇思异想、结合方式、下弦月、复调性、组构、叙述、文字、视野、破译、排列
I20;I1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
2017-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