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是本质的还是建构起来的——以诗人海子为中心的考察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关注点,一直在变动,比如"启蒙"、"现代性"、"重写文学史"等等,一直到当下对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聚焦.而在文学"经典化"这个话题中,对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本质主义,还有一种是建构主义.本质主义强调:文本内在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被确立为经典的必要条件,起着主导作用.而建构主义则着重强调文化权力在确立经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读者、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等外在因素主导着经典的确认.那么"新时期"以来,那些逐步确立起经典地位的作家们,他们的身份究竟是通过外力被建构起来的,还是因为其文本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里之所以拿海子的诗歌为例子来讨论,首先因为海子已经具有经典作家的身份;其次是对海子的评价存在着两极化的情况:既有一边倒的称赞,也有着"病句走大运"之类的否定;再次是海子经典地位的确立,外在因素的主导貌似是主流观点.因此,本文打算从否定海子的那些文章开始着手,着重从"本质主义"的角度,探讨诗人海子是否真的只是"一死成名",诗歌本身的质量到底能否撑得起他经典诗人的身份.
经典作家、建构主义、诗人、中心、本质主义、重写文学史、外在因素、身份、经典化、主流观点、意识形态、艺术魅力、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化权力、文本、诗歌、深刻思想、两种观点、地位
I20;J60
2016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子诗歌经典化问题研究"AHSKY16D155
2017-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