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医治--论海外新移民作家陈谦的创伤小说
创伤虽然一直都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关于创伤的理论研究却开展得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才被引入治疗诊断标准。创伤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小说家们,正如英国学者安妮·怀特海德所说,“那种试图在多种多样的文化群体间描述创伤或使创伤的历史瞬间可视化具体化的愿望,已经导致了当代小说中许多重要作品的诞生。”①1993年,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借着创伤小说《宠儿》以及其他几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二十世纪的中国也历经了战争、政治运动,无论是在集体记忆还是在个人遭遇中,创伤都是鲜明的存在,然而中国作家对创伤小说的探求还较为薄弱。不过近些年来,海外华文作家中出现了在创伤叙事方面有自觉追求的作家,陈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创伤后应激障碍、新移民作家、当代小说、二十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国、政治运动、诊断标准、文化群体、理论研究、集体记忆、华文作家、发展影响、小说家、女作家、莫里森、可视化、组成、治疗
I20;I10
2016-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