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入声字新旧音的重叠:北京音系的一字多读及三声读的衍生
中古入声字在北京音系里的一字多读一直被视为是方言混淆的结果.本文提出的看法是,这些不同的读音是语音变化先后读音重叠的过渡阶段.中古同一谐声系统里的去声字与入声字或是有去入二读的字在北京音系里往往表现出一个”+/-韵尾”的对比;即先舒化的字有韵尾,后舒化的字没有韵尾.例如,醉、粹、萃、翠(中古去声,今音-uei)与卒、猝(中古入声,今音-u).中古有去入二读的”蕝”,今有zuei4、jue2二读.因此,中古入声一读字今日的多读若是包含有无韵尾的对比可能也反映出一个字由促→促/舒→舒/舒的过程,一如许多中古去入二读字的经历;并且,有韵尾的读音是进化程度较高的读音.一字多读的情况如果同时有”+/-韵尾”对比的读音,第一声与第三声往往出现在有韵尾的读音,第二声与第四声则出现在没有韵尾的读音;没有相反的情况.这一点证明第一声与第三声是进化后的读音,第二声与第四声则是较为原始的读音.例如,雀(qiao1/qiao3/que4),郝(hao3/he4),角、脚(jiao3/jue2),得(dei3/de2),百、柏、伯(bai3/bo2).本文举出证据说明入声字在现代北京音系里的三声读都有去或阳平的又读或前身;因此入声字的三声读都是由去或阳平衍生而来.入声从不直接变为阴平;这一点,作者(1997a)已经为文证明.
中古入声字、语音变化、过渡阶段、语音重叠
H114;H116(语音)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7页
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