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俄翻译中的"干扰素"——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的翻译为例
翻译是以源语言为依托,以目的语为归宿的语言转化过程,对中国译者来讲,汉译俄的最基本要求是处理好汉俄两种语言在语法、思维、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译文在句法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符合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准确无误地传达中国声音,从而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在汉译俄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导致译者判断失误、用词不当、表意模糊等问题.找出这些"干扰素",分析其成因和应对方法是排除翻译干扰的有效途径,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近音异义词、同义词、语气词6ы、母语思维
H31;I20
2015-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