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词“伢”的来源与演变
不少汉语方言称“孩子”为“伢”.“伢”的语源可能是“牙齿”之“牙”,也可能是孩子的学语声或啼哭声.它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已经偶有用例,通作“吾”“禦”“雅”等.最晚到北宋,产生了指婴儿的“牙儿”一词,这是“伢”的直接来源.后来,“牙儿”的词义演变为“孩子”,“牙”本身也可指孩子.“牙”在近代文献中有多种写法,大约到了明末清初才写作“伢”.“牙儿”在北宋很可能是一个通语词,广泛分布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靖康之难后,它一方面在中原地区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随着移民向南扩散.宋代以后,“牙儿”退出通语,主要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言,至今如此.本文的研究还印证了吕叔湘和罗杰瑞关于官话发展的设想,并表明方言词汇也存在历史层次,结合文献研究方言词汇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揭示汉语方言的演变过程.
汉语方言、孩子、伢、牙、牙儿
2020-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5页
16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