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为揭示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条断面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取样.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了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419.5 ind·m-2,以去灰干质量( AFDM)计,平均生物量为565.53 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为285.58g·m-2·a-1,P/B值为0.51.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大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影响明显,5个关键生物种(条纹隔贻贝、偏顶蛤、覆瓦小蛇螺、日本笠藤壶和鳞笠藤壶)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为84.0%.研究海域P/B值低于其他海域,说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群落结构较稳定.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P/B值、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
22
Q178.531(水生生物学)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201105009;宁波市科技局重大招标项目2006c 100030;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调查专项资助项目
2011-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173-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