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与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于2008-2010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以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抗折力和抗倒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藁城8901的抗倒伏能力高于烟农21,但籽粒产量低.与低密度(基本苗为180×104株·hm-2)条件相比,同一品种高密度(基本苗为240×104株·hm-2)使茎秆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下降,尤以烟农21表现更为明显.喷施多效唑可明显降低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增强其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基部第2节间长度、基部(1+2)节间长度占节间总长的比例和表观倒伏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并结合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可作为半湿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冬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抗倒伏、产量
22
S512.1+1(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11860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37
2011-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65-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