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菲胁迫对大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0μg*g-1)菲胁迫和恢复培养后大豆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200μg*g-1菲处理5d后大豆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幼苗恢复培养后经短暂停滞期后仍可恢复生长. 菲污染对大豆幼苗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关系的作用形式比较复杂,胁迫2d 时为线性关系,胁迫5d和8d时为抛物线型. 在菲处理前期(2d),幼苗SOD活性被100和200μg*g-1菲显著诱导[分别为对照的1.15倍(P<0.05)和1.26倍(P<0.01)]. 菲暴露8 d时,SOD活性显著降低,200μg*g-1菲处理组SOD活性为对照的88%(P<0.05). 菲处理5d后恢复培养2d和4d,50和100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得到恢复,而200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P<0.05). 试验亦反映出,100和200μg*g-1菲处理5d和8d, 幼苗MD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和P<0.01).可以认为,SOD活性可作为大豆幼苗遭受短期菲胁迫的生物标记物.
菲、大豆、SOD活性、生物标记物、恢复
14
X173(环境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401,KZCX2-SW-416,SCXZD01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9011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K88GGSBS0202;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