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知心理对"差点儿DJ"结构的影响
汉语"差点儿"动词短语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的做法,以"说话人是否希望事情实现"为标准来分化它们.本文提出一个分化更彻底、更合理的分类,并从认知的角度,对造成复杂现象的深层原因给予解释.认为"差点儿"实际表示两种不同的"趋向":成果趋向和事件趋向.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将一部分"偶发事件"理解为可以谈论其成果的行为,又将一部分"具有成果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有害的事件,结果造成了复杂的类别.所以,认识这两类"趋向"及其转化条件是我们判明"差点儿"结构的关键.
"差点儿"结构、语言心理、汉语语法
G4(教育)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