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装备运输中对光学侦拍装置的探测干扰实验
针对装备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侦拍的风险,结合运输安全需求,分析市面上常见的4类消费级侦拍装置(手机、卡片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光电可探测性,并实现对各装置的有效干扰.通过搭建"猫眼"激光探测、激光干扰及回波信号接收系统,重点突破典型小口径侦拍装置的探测与识别,以及"猫眼"探测端与目标端的双向成像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距离、干扰波长和孔径情况下可见光波段激光对"猫眼"目标的探测及成像干扰效果,并提出一种图像干扰效果评价标准及不同光学侦拍装置的有效干扰阈值.实验结果表明:典型光学侦拍装置在实验距离内具有良好的光电可探测性,并且可被有效干扰;在激光束完全覆盖镜头通光孔径时,目标与装置距离越近,激光束散角越小,波段越接近人眼敏感程度最大波段(555 nm),激光光束产生的非伤害性成像干扰效果越好.
猫眼效应、光学侦拍装置、探测、干扰、装备运输
43
TN249(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十三五火箭军预研基金19P5CX0925
2022-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66-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