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肺炎支原体、消化系统、多因素分析
12
R563.1(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浙江省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A011
2015-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