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210.2011.34.024
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PT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T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危重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
8
R554(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2012-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