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缺失下的民歌传播形态初探--以山西民歌《想亲亲》为例
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想亲亲》是山西民歌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在流传中经过多次改编,目前有两个比较多见的版本,其中体现了河曲方言的多方面特色,例如发音习惯、衬词、重音位置等。但是,随着各地方言“同化”趋势的加深,以《想亲亲》为代表的不少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方言缺失”现象。这不仅容易让受众对歌曲的原生地产生误认,更对保持民歌的本土化表现力、提升大众的民歌文化素养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虽然民歌在传播中的流变是不可避免的,但尽量消除“方言缺失”的不利影响仍是可能的,也是值得去努力的。
《想亲亲》、方言文化、民歌传播、歌词流变、山西民歌
H17;TS9
201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