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76/j.issn.2097-1656.2023.03.0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B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甘草泻心汤作用于BD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BD的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作用网络,使用STRING绘制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药物和疾病的信号通路.并使用AutoDock Vina工具对甘草泻心汤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甘草泻心汤有效活性成分141个,可治疗BD的作用靶点60个.PPI网络分析得到STAT3、IL-6、TNF等核心靶点10个.GO富集分析得到调节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症生成等条目1 871条.KEGG富集分析得到Th17细胞分化、IL-17、TNF等信号通路17 114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柚皮素与核心靶点STAT3、IL-6、TNF、IL-1β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甘草泻心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3、IL-6等10个核心靶点达到抗BD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Th17细胞分化、IL-17、TNF等免疫炎症相关通路有关.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甘草泻心汤、白塞病、作用机制
44
R285(中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中医药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23-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