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0772.2001.06.025
医疗机构设置与投入模式改革趋势的思考
@@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集中表现在投入模式的改革和医疗机构的改革。不同的投入力争做到使相关性、质量、成本效益和公平性等隐含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中的标准都达到最佳程度。
而现实中,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和企业等往往追求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大,其结果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使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难以将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向导,调整和发展自身的医疗服务功能。故投入模式的改革将以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合理布局为基础,以预防疾病和损伤、解除疾病、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促进和维持健康为目标,以政府拨款为宏观调控,建立新的、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投入模式。
重点是把医疗和公共卫生、治疗与预防、个人健康和社区卫生、卫生保健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基层医疗、高层医疗、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重点投入。
基层医疗机构在具备适宜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实施从计划经济的坐等患者的方式向为社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的转变。建立社区人口健康档案,使之成为社区人口(病人)与医护体制的第一个接触点,以比高层医疗机构较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及其完整性、持续性、及时性的特点为社区人口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即包括常规疾病的诊治、护理,也包括健康咨询,疾病的预防,营养结构、社会行为的调整及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地选择高层医疗机构继续诊治疾病。
高层医疗机构的要求首先是合理设点布局,在实现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使之达到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专科化程度高,对较重大、疑难病症治疗科学、准确、及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需重点投入,建立“医学科学城”,重点研究涉及人类(生命)生存、健康有关的一切重大问题;确定什么是未来医生所应具有的多种技能;确保这些技术被全面掌握,并且最终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在实践中得以运用。通过医学教育或再教育、高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或以其他方式为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健康体系服务。
医疗机构、机构设置、投入模式、医疗服务价格、卫生保健、医学教育、健康、基层医疗、社区、科学研究机构、疾病的预防、治疗与预防、合理布局、改革、医疗服务机构、人口、加大投入力度、基础、重复建设、政府
22
R19(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