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0772.2001.02.021
诺贝尔医学奖与“How”教育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的概念扩大成 4个大类:即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how,知道怎样做,即怎样“生产”知识和know-who,知道谁有知识[1]。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主要包含“ What”和“ Why”,一些专业教材和著作很少或基本不涉及“ How”和“ Who”,这是传统知识的缺陷,不能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课弥补了传统知识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其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突出地系统阐述了如何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即讨论如何生产知识的问题。从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角度看,这是一切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现在公认的自然科学界世界级的最高奖赏。这批授奖课题水平高,难度大,多具有里程碑性质。获奖者在攻克课题中选出的“高招”煅制了一批批生产知识的利器,是一批know-how的经典之作。作为医学院校,我们以皖南医学院和河南医科大学合编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奖启示录》[2]为主要参考资料,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在研究生的科技方法论教学中系统地融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成功经验(在用此参考资料方法上,两校略有不同,皖医是结合有关章节逐步展开,河医则是让学员集中时间阅读,写“读后感”)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1 获奖者的“How”——“高招”群的分布
获奖者的成功经验是丰富多采的。把这些个例综合起来,就能看到医学研究难点的大致分布及其特点。它分布广泛,在一定条件下,科研过程的每个方面和环节都能成为课题突破的关键,且各有其特点。
诺贝尔医学奖、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获奖者、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技术方法论、成功经验、参考资料、医学院校、生产、课题、科学技术研究、教学、分布、自然辩证法、时代的要求、专业教材、医学研究、医科大学、系统
22
R-05(一般理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