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81/j.issn.1001-7585.2017.05.005
腮腺多形性腺瘤基于影像组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在本科室中已经建立临床路径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构建腮腺多形性腺瘤基于影像组学的围术期标准模型及其模型的推广应用.方法:(1)循证性地利用2012-2016年(上半季度)本科室相关病例资料289例,确立相关指标而建立模型;(2)将2012年7月-2016年6月外院因腮腺多形性腺瘤而住院的20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模型评价.结果:经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结果:(1)基于影像组学获得的术后送病理直径(cm)多重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模型为 Y=-0.129+0.69X1+0.34X2+0.075X3+0.08X4;用逐步回归法得到的方程模型有:Y1=0.729+0.873X1;Y2=0.238+0.678X1+0.342X2;(2)客观测量指标评价公因子F1=0.379×Z1+0.366×Z2-0.002×Z3-0.064×Z4+0.374×Z5;主观指标评价公因子F2=0.018×Z1-0.06×Z2-0.632×Z3+0.671×Z4-0.01×Z5;(3)在病例评价中,得ROC曲线下的面积为AZ=0.737,判别为诊断准确性中等.模型的进一步构建、推广应用有待后续工作的落实跟进.结论:(1)本预测模型综合直观地表现腮腺多形性腺瘤大小性质的基本情况的量化指标,能有效指导术中切除肿瘤范围,至于在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中种植转移、恶性程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同时,本研究只是获取了影像组学的某一方面(最大直径),并未就其三维作出预测,未对肿瘤的其他特征如肿瘤体积、与面神经的解剖位置关系等作深入挖掘,仍有待于后续工作完善;(3)随着条件成熟,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中添加诸如免疫组化等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影像组学模型将是今后工作的着眼点.
腮腺多形性腺瘤、影像组学、标准模型、评价修正
30
R739.9(肿瘤学)
2017-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