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7585.2013.08.018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及预防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简而言之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的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为结果的综合征[1].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达8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6%.同时,已有椎体骨折史的妇女,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将提高近1倍,接近20%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在1年后死亡,这个数字已达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2].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报道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我科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及预防结合自己的体会并参考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骨质疏松、骨折
26
R68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17-1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