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6210.2016.14.008
把握好教材的承载点--以北师大版和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为例分析
教语文不是教课文。这是吴忠豪教授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中提出的语文教学观,我们习惯把它称作“本体性教学”。这一教学理论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已逐渐被一线老师认同,一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于是,老师们在解读文本时都纷纷指向了文本的本体性。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拿吴忠豪教授的话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转身。但是,也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依然会出现臃肿、目标定位不准的现象。不是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吗?而且,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老师执教,教学目标竟然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有老师说,这是因为老师们在解读教材时,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教学点就不同。这样的解释从表面来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要知道,编者在设定教材每一课时,都赋予了它特定的作用,我把它叫作承载点。要想把握好教材的承载点,就应该厘清以下三个方面。
教材、承载、北师大版、语文教学观、解读文本、本体性教学、目标定位、课文、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教学点、转变、执教、实践、课堂、解释、江南、基础、表面
G63;G62
2016-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