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6210.2016.01.022
解读“冰山”里潜着的“三要素”——《桥边的老人》的一种教法
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第一课.目前关于此课常见的教法有两种:一种是围绕着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去展开,一种是围绕单元“话题”叙述的角度去展开.但是,采用前一种教法的教师们习惯于做一些知识性的介绍或者标签性的揭示,学生获得的只是关于“冰山理论”的概念,难以深切理解其在具体作品中的真正魅力及其形成机理;后一种教法只是使学生获得“叙述”中的一些理论术语,更无法使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的方式去理解类似“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这些问题了.况且对于平时阅读外国小说不多的中学生来说,这两种教法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解读、冰山理论、三要素、老人、中学生、外国小说、教法、叙述、海明威、形成机理、小说欣赏、特殊运用、教学效果、知识性、人教版、作品、阅读、文选、文本、术语
I10;I04
2016-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