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468.2021.04.011
诗歌教学的“证明性”解读和“阐发性”解读——以《断章》为例
目前,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取向:一是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本意,一旦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教学预设,就会被视为理解不到位;二是以“诗无达诂”为宗旨,无论学生回答什么,都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卞之琳的《断章》,教师认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就相当于“你在走廊上看校园的风景,班主任在背后看你”.这样的解读让人啼笑皆非.
202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