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468.2018.01.006
从“领字”谈古代文学批评术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有师范生在实习时问我:“《沁园春·长沙》下阕中的‘领字’到底是什么?”她认为是“忆”,而实习学校的老师则根据教参说是“恰”,由此双方就产生了一些争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江河的《<沁园春·长沙>领字质疑》、张昕丽的《“忆”是领字吗?——<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质疑》,对传统的教学参考书提出了质疑.而在所有的质疑中,被引用得最有力的一条证据是词学研究家龙榆生先生对《沁园春》这一词牌的结构分析:“前片第四句与后片第三句皆以一字领下四言四句,前后片结尾并以一字领下四言二句,宜用去声字.”按照这样的分析,则上阕中的“看”和下阕中的“恰”似乎以其位置而必然成为领字了.
2018-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