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耶?仙耶?佛耶?——浅析《前赤壁赋》的哲学构成
宋人似乎不满足于对形而下的"象"的感知和表达,他们力图突破外在的"象",探索形而上的理性抽象的世界.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经学家,将先秦孔孟心得式的政治经验、道德经验作了系统完整的注疏和阐释,突破孔子的语录体、《易》的象数体,走向了逻辑思辨的浩大工程:理学.从某种角度而言,宋诗独辟蹊径,弱化了诗歌兴观群怨的传统功能,弱化了诗歌的抒情作用,转而说理谈玄,这未必都是为了规避唐诗强大的抒情锋芒,倒是暗合了宋人形而上的文化要求.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谪黄州,由众望所归的庙堂重器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政治边民.仕途蹭蹬,家国抱负成空,年过不惑的苏轼对"经世济民"的儒家话语产生怀疑.
前赤壁赋、哲学、形而上、政治经验、乌台诗案、文化要求、苏轼、诗歌、儒家话语、逻辑思辨、理性抽象、经世济民、语录体、大工程、象数、先秦、系统、唐诗、仕途、庙堂
I20;G4
2013-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