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享受——《雨霖铃》课例评析
学习难,语文学习尤其难.如有教师能把语文学习变成容易的事、享受的事,恐怕是天方夜谭吧.然而,在2012年8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型课堂"的竞赛活动中,沈文涛老师(一等奖获得者)执教《雨霖铃》一课,在这方面作了一次可喜的尝试.
一、让学生沉醉其境,体验作者痛感
一般教师执教诗歌总喜欢先让学生"知人论世",讲一番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而沈老师执教《雨霖铃》时,却一反常态避开这种似乎必需的教学环节.上课开始,他踏着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走上讲台,与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一代歌后美妙的歌声.歌声一停,他连上什么课文也不交代,而是伴着刚才的乐曲(已删除唱词)朗诵柳永的《雨霖铃》.接着,再伴随音乐纵情朗读他改写的小散文.此时此刻,除了教师的朗读声,全场一片寂静,有几个女生眼睛里都噙满了泪花.之后,教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文齐声诵读《雨霖铃》.这一歌三诵,整整花了十分钟时间.没有剖题,没有板题,没有讲作者,没有任何背景介绍.为什么?一是给足学生整体感知的时间,二是使足引导学生进入词作情境的招数,三是去除影响学生进入忘我境界的"杂音".
语文学习、雨霖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执教、一般教师、整体感知、诗歌、朗读、课文、科学研究、竞赛活动、教学环节、歌声、学习型、学习难、知识、杂音、音乐、眼睛
I20;G64
2013-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