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这是一节上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将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理解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思.我出示了课文第一小节后问道:“同学们,读了第一小节,再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一个同学说:“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这句话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我又出示了一幅图(又细又密的针脚)说道:“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哇……”学生开始感叹,有人说:“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受冻的.”还有同学说:“她怕如果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我顺势表扬他们:“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则,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学生接下去说:“迟迟归.”然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读诗句,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体会、母亲、针脚、课文、油灯、学说、天气、诗句、缝补、风俗习惯、插图、语文课、缝纫机、衣服、延迟、学习、诵读、气冷、教室、故事
G64;TS9
2014-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