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498.2020.09.006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反复备教为例
"关键能力"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与学生学习目标和动态过程相关的概念,意指"一些普遍的、可迁移的能力,是知识、技能、认知的综合表现"[1].我国在2017年9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体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2]. 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就语文学科而言,关键能力的很多相关议题仍处于探索状态, 目前业界较为常用的是把关键能力暂时理解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外显形态之一, 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研究院提出的沟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创新(creativity)、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这"5C" 通用能力在语文学科内部的具象化体现.
2020-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