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心里颇不宁静"的远因与近因
《荷塘月色》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清华大学时所写的散文名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为人们所熟知. 几十年来,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与赏析文章,可说不少于几十万篇,众说纷纭,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读者心中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教十余年来,随着个人阅读视野的拓宽与深入, 我对朱自清先生文学精神与诗人情怀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 在我看来,以今天开放的文学视野来重新认识朱自清的一些重要散文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们应该用全新的文学理念和教学理念, 来向学生传达更新的文学常识与思想常识,包括一些历史的再认识,显得尤为必要. 比如,朱自清先生真的是宁愿饿死而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吗? 关于朱自清的最新真实史料显示,他显然不是饿死的,而是死于胃病. 同样,我们可以在更多的文学史料基础上, 对朱自清的传世杰作《荷塘月色》进行新的诠释,以求更加真实地抵达朱自清先生写作本文的初衷.
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家、著名学者、重新认识、阅读视野、语文教材、文学视野、文学史料、文学理念、文学精神、文学常识、诗人情怀、莎士比亚、清华大学、教学理念、哈姆雷特、再认识、中学、学生
I20;I2
2017-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