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498-B.2009.02.009
《故都的秋》写的是文化之秋
@@ <故都的秋>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长期以来,是悲秋还是颂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截至目前,争论的结果有二:要么各执一端,自圆其说;要么游走两端,折中处之.但无论哪种解读,都会造成柢牾:既然颂秋,何来悲凉?既然悲凉,何来颂秋?这也势必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似是而非,迷糊而过.窃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对该文的题材都作出了众口一词的误判: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这种所谓的”共识”,长期以来无人怀疑,使大家无一例外地陷入自以为得,实则迷糊的境地之中.我以为,<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造成误读的”结”在哪? 如此改判的理由何在?
故都的秋、语文教材、文化散文、抒情散文、写文化、中学、学生、误判、题材、经典、解读、改判
H05;I20
2009-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