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人的教育”旗帜,做精神明亮的教师
暑假里,抽空把课改10余年来听课观课的笔记翻阅了一遍,发现前瞻探索的课占百之五六,符合课改精神的课约十之二三,而其余的课中基于精神、心理“控制”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令我触目惊心:“满堂灌”“满堂练”时是如此,即便是其变种“满堂问”“满堂动”时也是如此,教学背后一根可怕的“精神控制”“情感控制”的红线隐约可见.这些课也不禁令忧患之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课,怎么能培养出精神明亮、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看来,“立人”仍然是当下中国思想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任务.
应该说,这种成为许多教师集体无意识的“控制”观念有着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论中国传统学说的特征与弊端时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Eidos者.……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托,以为具体表现之用,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父子、夫妻彼此间的本质关系即是“控制”.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往往和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异质同构”:师生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这样看来,我们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充斥着的“控制”现象,正是封建文化中皇权专治主义的文化孑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立人(真人)”仍然是当下中国思想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始终应该关注的中心: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创造力,人的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人的精神的健全发展,人的性情、品格的陶冶……
1010
2018-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