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期末考试的思考
据说,在上一年的期末考试中,各地各年级的语文试卷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题目,诸如故宫、非遗、书法、围棋等传统文化元素开始成为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新标杆.有朋友问我这是怎样一种趋势,该怎么看,以及这样考会有什么效果.对此,我不知该怎样作答,但一瞬间竟想起两件似乎与此无关的事.一是,早在十多年前,京剧作为国粹就曾进过中小学课堂.当时就有学生在相关访谈中表示,别说京剧了,什么东西一进课堂(课本)就味同嚼蜡.二是,据说就在考传统文化的同时,著名作家毕飞宇的微博被天津中学生“攻陷”了.原来,因实在回答不出期末语文考卷上“毕飞宇老师《大地》中的厚重感体现在哪里”,一筹莫展的学生便集中到毕飞宇微博下讨说法去了.毕老师的回答是:“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
2018-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